D.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复合主体
2.和一般教育活动相比,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A.以提高效率为目的
B.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C.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来承担实施
D.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最强
3.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属于内发论?( )
A.孟子
B.弗洛伊德
C.洛克
D.格塞尔
4.强迫症包括( )。
A.强迫观念
B.强迫整洁
C.强迫思维
D.强迫行为
5.学习包括知识的哪几个过程?( )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6.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 )。
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能力发展
D.可持续发展
7.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应包括( )。
A.精深的专业知识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
D.科学的方法论知识
8.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法包括( )。
A.自主学习
B.创新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9.残疾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包括( )。
A.接受教育的权利
B.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
C.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D.接受免费教育的权利
10.性格结构是由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系统。其主要心理特征有(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情绪特征
C.性格的意志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直接兴趣与引起__________注意有密切关系;间接兴趣与引起__________ 注意有密切关系。
2.原型内化的教学要求之一是活动在言语水平上先 __________,以后再__________ 。
3.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__________、共同的__________ 以及一定的__________ 。
5.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_________是基础。
6.认知活动中最重要的能力是__________。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德育教育方法是__________。
8.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__________的科学。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__________。
9.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10.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__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__学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简述教师的观察力特征。
2.简述我国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意义。
3.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功能。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刘西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的爷爷奶奶比较迷信,给刘西的后脑勺上留着个小辫子,之前的老师也说过让刘西剪头发,但刘西的家长就是不同意。新学期开始了,刘西的班上换了个新的数学老师——马老师。刘西第一天到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马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型太奇怪了,把头发先去剪剪,剪好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西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奶奶来到学校,马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不然不准许他上课。
奶奶带他去将头发剃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马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着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刘西的家长只好找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学校领导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仍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
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感觉适应是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从暗处走到明处,受到阳光刺激,起初几秒钟什么也看不清,但很快就改变了。
2.A[解析]“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因此该观点体现了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3.A[解析]略
4.A[解析]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
5.C[解析]福泽谕吉与张之洞均著有《劝学篇》,不过前者推动了日本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而后者极力强调“中体西用”。
6.A[解析]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教育目的是更上位的范畴。
7.D[解析]教育的永恒性源于教育的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8.A[解析]这是个体本位论的观点,卢梭是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之一。
9.B[解析]说理教育法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的德育方法,说理的形式可以是具体形象、有启发性的讲解和报告,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10.C[解析]班集体是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所以答案为C。
11.A[解析丁略
12.D[解析]狭义的师德范畴包括: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公正、教师的仁慈、教师的义务、教师的良心及教师的人格。
13.B[解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四个阶段依次为:(1)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一成人)。每一阶段形成与前一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标志着儿童获得了适应新环境的新方式。
14.D[解析]再认或识别是感知过、思考过和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知的心理过程;回忆则是经历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