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师招聘考试
嘉兴教师招聘考试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5)
2013-08-09 16:27:59 3958
  • 收藏
  • 管理
    中心

      B.学生中心

      C.课堂中心

      D.书本中心

      3.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有(  )。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的培养目标

      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4.为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学生会努力学习,这里的好名次属于(  )。

      A.正强化物

      B.负强化物

      C.一级强化物

      D.二级强化物

      5.下列属于《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A.教学相长

      B.及时而教

      C.道法自然

      D.道而弗牵

      6.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素养?(  )

      A.学科知识素养

      B.经济学知识

      C.教育科学理论

      D.教育管理知识

      7.把学生看成身心发展的人,包含(  )。

      A.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B.身心发展具有潜能

      C.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D.学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

      8.“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  )的作用。

      A.先天素质

      B.教育环境

      C.家庭环境

      D.社会环境

      9.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10.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斯宾塞

      D.涂尔于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

      2.在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中,铃声是作为强化物而出现的。(  )

      3.画线帮助记忆是复述策略的一种。

      4.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5.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

      6.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  )

      7.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8.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9.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是2秒到5秒。

      10.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  )

      11.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1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13.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是互相排斥对立的。(  )

      14.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15.中国古代的庄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16.教育历史上的“儿童中心论”是学生观的一种典型代表。(  )

      17.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18.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

      19.客体内容丰富、新颖又富于变化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

      20.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解释。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题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请依据以上案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2.下列是某小学一个班的主题班会设计,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设计进行评价并阐述组织好主题班会的要求。

      又到了3月5日学雷锋的时间了,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班为周围的社区做一件好事。可我认为学雷锋不能图表现,只用一天的时间来表示一下,而应该制度化、经常化,把爱心献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决定先在班上召开一个“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的主题班会,形成我们全班共同的意见,找到一致的办法,因此对主题班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第一步:全体同学收集雷锋的动人事迹;.

      第二步:请学生代表宣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第三步:分小组讨论目前存在的学雷锋种种现象;

      第四步:我们该怎么办?(各小组表达自己今后学雷锋的设想与办法);

      第五步:全班讨论,形成学习雷锋的统一意见和行动方案。

      3.这是一位教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你们贴到黑板上。(贴的位置要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问题;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桑代克的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就会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其活动也会感到烦恼。故本题选C。

      2.A[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最根本的区别是行为是否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

      3.A[解析]奥苏伯尔把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它也是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由此可知,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是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

      4.D[解析]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A项是非条件反射;B项是条件反射;C项是本能;D项是学习行为。

      5.D[解析]加涅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


    上一页: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5) 下一页: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4)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