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1.在正常条件下,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顺序性和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里品质和能力叫做(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3.一些人主要利用身体内部的知觉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那么他们所具有的认知方式为( )。
A.场依存 B.场独立 C.辐合型认知 D.发散型认知
4.自卑、羞怯、骄傲自大、自暴自弃等是属于人的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5.皮亚杰把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机制称为( )。
A.泛化 B.顺应 C.同化 D.分化
6.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
A.经验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直观动作思维
7.一些中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封闭安静的环境,不喜欢有他人在场,更不喜欢他人干预自己的作业进展情况。他们所具有的认知方式为( )。
A.场依存 B.场独立 C.辐合型认知 D.发散型认知
8.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特点是( )。
A.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B.守恒
C.去自我中心 D.多向思维
9.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机能包括( )。
A.同化 B.顺应 C.异化 D.内化
10.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顺序性和定向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
2.【答案】A。解析: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3.【答案】B。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故本题选B。
4.【答案】A。解析:(1)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自卑、羞怯、骄傲自大、自暴自弃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2)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包括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故选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故选B。
8.【答案】BCD。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包括去中心化,思维的多向性和守恒概念的出现。
9.【答案】AB。解析:皮亚杰认为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10.【答案】×。解析: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但教学不应只着眼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而“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教学可以而且应该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