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师招聘考试
嘉兴教师招聘考试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2014教师招聘考试历史专业热点要点汇总(七)
2013-09-04 14:22:24 4372
  • 收藏
  • 管理

    2014教师招聘考试历史专业热点要点汇总(七)

    专题七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知识归纳

          一、晚清政局的演变

          1.**战争前夕清朝政治的腐朽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表现为:①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②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军备废弛,纪律败坏。③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④阶级关系上,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⑤清朝统治集团中,以“天朝上国”自居,皇帝和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2.19世纪中期,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及政局的变动

              (1)内忧外患的形势
            

          ①内忧:**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1851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朝对峙的政权;1853~1856年,太平天国发动北伐、西征和东征,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攻破江南、江北大营,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

             
          ②外患:清王朝在**战争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通商,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战争中,清政府失去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英法联军攻占了清朝统治中心北京,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朝皇帝弃城出逃。

              (2)清朝政局的变动

              ①总理衙门的设立。总理衙门是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②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1861年慈禧太后和奕沂发动政变,逮捕了辅政大臣,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奕沂为议政王。以辛酉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1862年初,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③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倚重满族官员是清朝的既定方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满族官员和八旗军队因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清廷转而鼓励地方办团练,汉族官僚开始掌握武装,并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要力量,慈禧太后不得不倚重汉族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汉族官僚的势力在清政府中扩大了。

             

              ④洋务派与顽固派。第二次**战争以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慈禧太后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跟踪思考

              19世纪中期,清朝面临着怎样的危局?清政府的统治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19世纪末清朝统治面临的危机和对策

              (1)危机的表现

             

          ①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瓜分中华帝国”一事,被提上日程。列强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②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等出逃西安。

              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造成清政府财政上的严重危机。

              ④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控制了京津地区,清政府无力控制局面。

              ⑤要求改革现状,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高涨。

              (2)清政府的对策

             

          ①对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看到义和团难以“剿灭&rdquo


    上一页:2014教师招聘考试历史专业热点要点汇总(八) 下一页:2014教师招聘考试历史专业热点要点汇总(七)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