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护国运动(1915~1916年)
①起因:袁世凯复辟帝制与出卖国家利益。
②斗争力量:广大人民;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的护国军。
③斗争方式:政治舆论上号召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军事上,组织武力讨袁。
④结果: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⑤历史启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而败亡。
(4)新文化运动
①起因: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以维持其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的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②斗争的目标:反对专制;反对愚昧和迷信;反对旧道德,即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反对旧文学。
③斗争力量:主要是北京大学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和《新青年》的一些撰稿人。
④斗争方式:创办《新青年》杂志,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发表一些进步文章。
⑤特点: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次文学革命;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作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内容: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3)特点:革命具有彻底性;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关键提示
新旧民主革命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主义革命。两者的主要不同在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动力和革命前途等方面。跟踪思考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有何主要不同?
6.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指出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跟踪思考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与辛亥革命的目标有何异同?所依靠的力量有何区别?
7.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运动
(1)主要内容
①国共合作: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孙中山深感国民党的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1年,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1923年秋,国民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起草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等文件。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实现。
②创建军队和政权: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③进行反帝斗争:1924年,孙中山提出对外要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1925年,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④打倒军阀的斗争:1924年,孙中山北上后,为召开国民会议与段祺瑞进行斗争。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部队。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势力。1927年,打垮了直鲁联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⑤发动农民*运动:1924年,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
跟踪思考 想一想:国民大革命与辛女革命在纲领、领导、目标、动力、方式等方面有何不同?
(2)特点: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革命运动;广大工农群众参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8.土地革命
(1)内容:发动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