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响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 ,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动。(《宋史·赵普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辟:推荐
B.太宗至,设重茵地坐堂中重:多层
C.不如姑俟削平诸国俟:等待
D.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鞫:审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B.①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②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C.①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并力西向
D.①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②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3.比较下面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与普计下太原②吏因之窃货大木
③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④冒称普市货鬻都下
A.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也不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相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朕”对赵普“每优礼之”和赵普“能断大事”的一组是( )
A.①太祖尝与语,奇之
②太宗至,设重茵地坐堂中
B.①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
②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
C.①普亟出,帝立风雪中
②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D.①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
②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将安逃乎?”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普沉厚寡言,能断大事,很得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尊重和器重;太祖和太宗曾雪夜看望赵普,宋太祖还称赵普的妻子为“嫂”。
B.赵普在作军事判官的时候,宋太祖同他谈了一次话,觉得他很不一般;后来盗贼一案的许多无辜者能保全性命,都得益于赵普。
C.赵普虽然勤于政务,能断大事,但独断专行,很遭大臣们嫉恨,所以差一点因木材事件而被罢官。
D.宋太祖同意了赵普多次以“老衰久病”为由的告老还乡请求,并给予了高规格的待遇;赵普去世以后,宋太祖很惋惜,流着泪赞赏了赵普一番。
五、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3分,共30分)
1.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课程总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
3.“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是第三学段的识字目标。( )
4.“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是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 )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重点。( )
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
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
9.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
10.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大厦 妥帖 原谅 瑞雪 诞生
2.xī xún shuò yì
3.神机秒算( 妙 ) 走头无路( 投 ) 杨长避短( 扬 ) 阴谋鬼计( 诡 )
昂手阔步( 首 ) 穿流不息( 川 ) 咳不容缓( 刻 ) 惊涛核浪( 骇 )
4.A 【解析】略。
5.C 【解析】略。
6.①不但……还……②陆续③继续
7.我的确生意好,烦恼也没有,朋友多,病少,挣了许多钱。
我的确生意好烦恼,也没有朋友,多病,少挣了许多钱。
8.①√②√③×④√
9.①同志送来绿茶。
②略。
③枯黄的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10.3、4、5、1、6、2
11.B 【解析】A项,窜端匿迹;C项,倒持泰阿;D项,班门弄斧。
12.D 【解析】略。
13.D 【解析】诗歌反映的是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14.D 【解析】A项,蜂拥而至;B项,绿草如茵;C项,事必躬亲、人才辈出。
15.B 【解析】略。
二、根据积累填空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仲尼
2.唯有杜康
3.问渠哪得清如许
4.崔灏 范仲淹 巴尔扎克
5.众人皆醉我独醒 心有灵犀一点通
6.流水不腐
7.光明正大 聚精会神
8.略。
9.颜真卿 柳公权
10.戌 亥 乙 酉
11.《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题
1.C 【解析】“不属于‘这个说法’”,就是对“这个说法”否定,与文意相悖。答案应选C。
2.D 【解析】A“匈奴国家的起源、发展、衰落与去向”,扩大了外延;B与题干要求不符;C缺乏“证据”,不能正确说明“起源”。
3.D 【解析】A最后一句缺少关键的修饰语“以高级政治体的形式”;缺少“似乎”,与“原北匈奴的力量中只在西域仍有零星出现”不符,绝对化。B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突厥人留下了许多反映突厥人相貌的雕塑和绘画,并非匈奴人,但“其”在句中指代“匈奴人”,造成“张冠李戴”。C“马的驯化和骑乘技术是在蒙古草原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可能性最大”属无中生有,原文无据。
四、文言文阅读
1.A 【解析】辟:征召。
2.D 【解析】①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