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BD[解析]《学记》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比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
6.ACD[解析]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首先,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艺术。再次,教师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7.ABD[解析]略
8.BCD[解析]“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可见,这句话突出了环境的作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D。
9.ABCD[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步骤。
10.AB[解析]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分为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和裴斯泰洛齐。
三、判断题
1.×[解析]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2.×[解析]食物是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强化物,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引起狗的条件反射。
3.√[解析]略
4.√[解析]略
5.×[解析]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6.×[解析]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
7.×[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8.×[解析]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
9.×[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2.5秒到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
10.×[解析]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识表征方式的根本不同。
11.×[解析]教师本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12.√[解析]略
13.×[解析]这两种学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尝试~错误说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14.×[解析]实物直观的缺点在于往往难以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故题干说法错误。
15.×[解析]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16.√[解析]略
17.√[解析]学习是因经验引起的,而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并且是比较持久的变化,但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
18.×[解析]掌握学习理论是布卢姆提出的。
19.√[解析]略
20.√[解析]略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情绪、兴趣和态度对时间知觉有直接的影响。对正经历的事件或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心情愉快,则感到时间过得快;内容枯燥乏味,单调贫乏,心情忧愁焦虑,则感到时间过得慢。对将要发生的事件或活动,如果是盼望的或喜爱的,总感到时间过得慢;如果是拒绝的、厌恶的,则总感到时间过得快。
2.[参考答案](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起步发展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同一种心理机能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都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五、综合分析题
1.[参考答案](1)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排名榜”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动力,但不容否认,必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厌学、厌世,甚至轻生。这是违背“排名榜”初衷的。(2)“排名榜”还带来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简单化。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有各方面发展得好一些的学生,也会有各方面发展得差一些的学生。教师要使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后进生跟上整个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就不能不研究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排名榜”想通过排名次达到优的更优、差的变优的目的,愿望虽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把教育的复杂性简单化了,肯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3)“排名榜”还把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简单化了。排名次往往是排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主要是记忆、理解书本知识)的名次。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显然是不科学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说明他的其他智能差;同样,学习成绩好,不等于其他方面的智能好。
因此,“排名榜”不科学,应废止。
2.[参考答案]这个主题班会的设计较好。因为它基本符合一个好的主题班会的要求:
第一,精心设计主题。主题必须服从于教育方针和班级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班集体的健全和完善。该班会针对社会和学生思想实际,抓住学习雷锋的教育时机,把学习雷锋精神落到实处。
第二,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主题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学生需要,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影响和深刻的教育。
第三,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社会实际和时代的不同,找到学习雷锋的方法。
第四,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小学生一般都有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需要,主题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将知识性与艺术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寓教、寓学于活动。班会有讲故事,有事迹介绍.有讨论,形式多样。
第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题活动应体现学生的自主、自治和自动,要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人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商量,学习雷锋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学生自己提出和解决的,学生是班会的主人。
3.[参考答案]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