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师招聘考试
嘉兴教师招聘考试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4)
2013-08-09 16:27:57 3207
  • 收藏
  • 管理

      C.容易评分

      D.结果要容易解释

      4.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有(  )。

      A.个别咨询

      B.团体咨询

      C.电话咨询

      D.通信咨询

      5.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是(  )。

      A.安吉尔

      B.华生

      C.斯金纳

      D.苛勒

      6.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

      A.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B.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D.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7.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就不能不看到这一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B.社会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C.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D.社会主义可以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8.记忆表象具有(  )特征。

      A.直观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鲜明性

      9.意志的品质有(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10.多血质的人其神经过程具有(  )的特征。

      A.强

      B.平衡

      C.灵活

      D.不灵活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

      1.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部分,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活动、__________活动、个人活动。

      3·“望梅止渴”属于__________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__________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的转移等。

      6.感觉阈限可分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两种。

      7.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__________,安静型与__________气质类型相对应。

      8.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智力的高级表现是__________。

      9.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__________,最有利于激发__________。

      10. 1948年(WH0)宣言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方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介绍两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征?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分别列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并论述其教育思想。

      3.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D[解析]按照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设计将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注重学生获得各种直接经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A[解析]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一定的识记意图和任务,并经过一定努力,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所进行的识记。

      4.C[解析]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有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但却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故本题选C。

      5.D[解析]略

      6.A[解析]略

      7.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法。

      8.D[解析]略

      9.B[解析]国务院只能发布法规性文件,法律只能由人大来制定。

      10.A[解析]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11.A[解析]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12.C[解析]1920年,阿尔波特让被试分别在单独情境和社会情境里工作,结果发现社会情境中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活动好。

      13.B[解析]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14.B[解析]在桑代克体系中,动机被看做是一种在特定时刻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准备方式。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即桑代克所谓的“准备律”。

      15.C[解析]惩罚减少反应的发生,而正强化、负强化和塑造均导致行为的加强。

      16.B[解析]略

      17.B[解析]美国实行单轨学制,苏联与中国为分支型学制。

      18.B[解析]科尔伯格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19.C[解析]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来进行教学,这遵循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20.B[解析]1868年,乌申斯基出版了《


    上一页: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4) 下一页: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4)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