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手工业合作社:从1953年起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跟踪思考
过渡时期,中国出现了哪五种并存的经济形式?
七、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1)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2)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国家“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一五”计划公布以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了。工人阶级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
(5)“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600个重要项目;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大跃进”到“文革”时期的工业建设
(1)大炼钢铁运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决定,当年的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为完成钢产量的任务,全国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2)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农业比例失调,重工业畸形发展;工业内部比例失调,钢铁工业生产挤占大量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工具,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
(3)十年工业建设成就: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农村用电量十年增长70倍;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
(4)“文革”时期,工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长江大桥、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等。
3.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跟踪思考
“一五”计划时期和“文革”前的十年建设时期,我国工业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展开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管理体制。经过改革,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思维拓展
拓展1:中国的自然经济是怎样解体的?
**战争以后,洋纱输人中国沿海的部分地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的“织”与“耕”分离。这样,一些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