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师招聘考试
嘉兴教师招聘考试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2014教师招聘考试历史专业热点要点汇总(四)
2013-09-04 14:22:19 4342
  • 收藏
  • 管理
    观点去分析民族矛盾,不是要把历史上的民族矛盾都说成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是阶级矛盾在民族关系方面的表现,但不等于阶级矛盾。

             

          反对大民族主义,是我们对待*****的一个原则,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汉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主导作用。说汉民族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主导作用,并不违反民族平等的原则,因为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汉族的政治特权而是它的高级的生产方法。权利是应该平等的,作用是不可能平等的。

             

          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是我们对待*****的另一个原则。但不能因此就说我国古代各民族就没有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好像解放以前,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是一个民族大家庭而不是一个民族大牢狱。

             

          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但不能说在阶级社会的每个历史时期各族统治阶级之间,就没有矛盾和冲突。要着重写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也要写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学习民族关系时,要区别各族统治阶级与人民。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各族的统治阶级常常以民族的名义发动对另一民族的战争;或者相互勾结,镇压自己民族内部的被剥削阶级。这些战争的策动和政治勾结与各族人民都不相干。但不能因此就说各族人民就只有阶级感情,没有狭隘的民族感情和偏见。由于各族统治阶级的长期挑拨,也由于地域的隔绝,言语不通,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狭隘的民族感情和偏见在各族人民中间也是有的。一直到解放以后,我们还在为了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残余而进行宣传教育,何况古人。

             

          不要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作为外国人对待。凡生存和活动于今日中国领土以内的古代各民族,不论这些民族和当时中原王朝的关系怎样,应该承认他们都是中国人。但也不能因为同是中国人就说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是民族矛盾,甚至可以不分是非。

             

    应该承认民族之间,曾经有过相互侵犯的事实,至于谁侵犯谁,不决定于民族的大小,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分析。(翦伯赞《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

          5.如何认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大都有一个封建化的过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规律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始于南北朝时期,以后在封建社会各阶段,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突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面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开始了我国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历程。宋元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大多完成了封建化。

             

          (2)少数民族实现封建化都是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耕,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逐步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契丹族封建化。党项族仿照宋朝制度,建立官制和兵制,并任用一些汉人担任重要官职,接受了汉族封建文化。

             

          (3)少数民族建立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首先自身封建化是前提条件。如蒙古政权建立后,逐渐封建化,又通过一系列战争,灭西夏、金和南宋,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满族的兴起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八旗制度”,女真族封建化。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满族对全国的封建统治。

             

          (4)少数民族实现封建化的客观作用是加快了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进程,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一页: 2014教师招聘考试历史专业热点要点汇总(四) 下一页: 2014教师招聘考试历史专业热点要点汇总(四)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