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师招聘考试
嘉兴教师招聘考试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2012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试题(5)答案
2013-08-03 08:08:30 1694
  • 收藏
  • 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A[解析]信度代表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效度代表了测验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2. A[解析]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提出,教师工作应当被视为专门职业。

      3. 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初步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思维,但仍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和具体事物的支持。

      4. C[解析]顿悟是对已有信息的重新组织,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无关细节,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整个情境。

      5. B[解析]略

      6. A[解析]孔子主张推行政治改良路线,需要一批有道德、有才能的从政贤才,也就是君子。

      7. B[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D[解析]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这里的“劳”指的是劳动技术教育。

      9. A[解析]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10. D[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论、行动来影响学生,即为示范者角色。

      11. C[解析]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

      12. C[解析]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是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则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即为社会自我方面的自我意识。

      13. A [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命题网络。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

      二、多项选择题

      14.BCD [解析]“性相近,习相远”中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环境和教育的后天影响。

      15.ABCD[解析]略

      16.ACD[解析]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依据课本,通过课堂讲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7.AD[解析]当某种刺激增加时,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即为正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是与一级强化物配对后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由社会文化决定的特权、社会地位、财富、名声等构成决定人类行为极有力的二级强化物。

      18.ABD[解析]《学记》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比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

      19.ABCD[解析]特殊儿童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天赋优异儿童;一类是身心障碍的儿童。分开来讲即包括资质优异的儿童、智力落后的儿童、盲聋哑儿童、情绪困扰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考生要注意资质优异的儿童也属于广义上的特殊儿童,切不可片面理解。

      20.AB[解析]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否定了形式训练说,桑代克提出了相同要素说,后武德沃斯将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要素说。

      三、填空题

      21.裴斯泰洛齐

      22.布鲁纳

      23.科尔伯格

      24.癸卯学制

      25.强化

      26.思想政治 道德规范

      27.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信息

      28.认知 生理

      29.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30.行为塑造

      四、判断题

      31.× [解析]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教育(非制度化),有了学校后,便有了制度化的教育。

      32.√ [解析]泰勒的评价目标更多注意的是结果。

      33.× [解析]食物是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强化物,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引起狗的条件反射。

      34.√ [解析]略

      35.√ [解析]略

      五、名词解释

      36.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期间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37.学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3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照顾到个别差异,也就是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39.德育:又称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一定社会政治规范、思想规范、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教育过程。

      40.情感: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41.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六、简答题

      42.[答案要点]

      班级的学习管理;班级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管理;班级的体育卫生管理;班级课外活动管理;班级财物管理。

      43.[答案要点]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正确评价,适当表扬和批评;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44.[答案要点]

      其主要区别是:(1)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本质上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2)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人格出现得比较晚;(3)在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气质,而动物是没有人格的;(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如学业特质焦虑等);(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45.[答案要点]

      (1)理论作用:①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③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实践作用:①帮助教师准确地分析教育问题;②帮助教师实施科学教学;③帮助教师有效地引导和教导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6.[答案要点]

      道尔顿制的具体做法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当然也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七、论述题

      47.[答案要点]

      马斯洛提出动机理论的“需要层次说”。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上一页:2012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试题(6)答案 下一页:2012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试题(5)答案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