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有了正确的
知识就不会明知故犯。所以,知识即等于美德。
2. D[解析]科尔伯格最主要的贡献是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3. D[解析]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
4. C[解析]略
5. B[解析]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取使用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即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
6. A [解析]威特金通过对空军飞行员靠什么线索来确定自己的身体是否坐直的实验得出其结论,内部定向者即为场独立型认知方式,外部定向者即为场依存型认知方式。
7. B[解析]形成性评定一般以教学目标为参照,只关心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不评定学生名次,为教师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8. B[解析]隋炀帝始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9. D[解析]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而且杜威也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10.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因而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
11.A[解析]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美育即审美教育。
12.A[解析]构造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1 3.C[解析]匮乏性需要即为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14.B[解析]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15.A [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16.D[解析]选项中除了成就测验是认知测验外,其他测验都是人格测验。
二、填空题
17.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18.民主 科学
19.上位
20.质量各级各类
21.预定意志努力
22.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23.认知一结构论
24.陈述性程序性
三、辨析题
25.[答案要点]
观点,不确切。教育研究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被作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现象必须具有潜在的探索研究价值。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的、个别发生的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因而不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26.[答案要点]
观点不确切。个别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个别化教学,关键在于其是否为符合该生能力需要而特别设计了教学方案。所以,个别化教学不等同于个别教学,
27.[答案要点]
错误。平衡化不是指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运动过程。人不是被动地复制现实的信息.而是主动地、积极地从环境中选择信息,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转化外部事物并重新组织信息,构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主体与客体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原有平衡被打破,新的发展开始。依次循环,不断从一种认识平衡状态达到另一种更高的、更为稳定的认识平衡状态。
四、名词解释
28.形成性评价:是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而划分的一种学生评价形式。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特别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具体之处,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9.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看法。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采取何种态度与方法的出发点和依据。
30.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3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在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五、简答题
32.[答案要点]
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33.[答案要点]
(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使教师意识到自身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2)观察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广泛地收集、分析相关的经验,特别是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教学行为,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重新概括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在明确了问题情境之后,重新审视自己,寻找新的思想和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验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开始使用自己获取的新策略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观察其是否有效。
六、论述题
34.[答案要点]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方式。
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起点和基础,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新教师入职辅导是由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是向新教师提供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在职培训主要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适应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以引导教师掌握不断涌现的现代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辅之以计算机知识、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
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主要有经常性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育改革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各类事件、自学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建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35.[答案要点]
(1)精选材料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次,要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同样的学习内容,如果教材编排得好,迁移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也能省时省力;如果教材编排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