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师招聘考试
嘉兴教师招聘考试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2014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试卷
2014-06-18 14:31:45 7363
  • 收藏
  • 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例1】有的人判断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题目陈述的情况,让考生了解学生认知风格上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解析:研究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种认知风格最为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的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称为场独立型;而冲动型与反思型是卡根根据学生的知觉与思维方式的特点来划分的。
    答案:A
    【例2】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所述现状,让考生学会分析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属应用层次,较难题。
    解析: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而诸如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等表现,明显的属于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其他三项都不符合。
    答案:B
    【例3】某一学生害怕老师,说明他在班上最缺少马斯洛所说的下面哪一种需要的满足?(    )
    A.求知需要                  B.自尊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属掌握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马斯洛将需要共分为5个层次,题目中所述学生害怕老师,说明他缺少归属与爱的需要的满足,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
        答案:C
    【例4】按照布鲁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
         A.综合      B.运用       C.评价      D.领会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让考生了解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观点,属了解层次,容易题。
    解析:布鲁姆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级水平,评价是最高水平,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
        答案:C
    【例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所强调德育方法是(     )。
    A. 说理教育法                   B. 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 自我修养法
    考查目的:理解和掌握各主要德育方法的内涵。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论语》中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用在教育方面,就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答案:B
    【例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的知与行的矛盾
    考查目的: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本质特征,学会在德育工作中抓主要矛盾。属于理解和掌握层次,较难程度题。
    解析:德育过程中有诸多矛盾的,但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答案:C
    【例7】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制定的依据是(   ) 
    A.《义务教育法》                   B.《教师法》 
    C. 《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
    考查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法律依据。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解析: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既依据《教师法》,也依据《义务教育法》。
    答案:D
    【例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是(   )  
    A. 师德表现                       B.学历水平
    C. 专业职称                       D.教学质量
    考查目的:理解当前和今后加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及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师德水平是教师素质的根本和关键。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例1】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的组成部分?(    )
         A.语言智能    B.人际智能    C.自然观察智能    D.创造智能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了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构成,掌握并在实际中应用该理论,属掌握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加德纳提出,人类至少存在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题目中D选项不符合。
         答案:ABC
    【例2】新课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    )。
        A.设计者    B.信息源    C.促进者    D.反思者
    考察目的:本题通过了解教师的重要角色,增强考生的角色意识,属了解层次,容易题。
    解析: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书中提到了教师的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平等中的首席、反思者和研究者、终身学习者等角色,因此以上四个选项均符合。
         答案:ABCD
        【例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    )。
         A.主动建构性    B.社会互动性    C.情绪性   
         D.情境性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掌握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的特点,属掌握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它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对于指导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意义很大,而本题所考的正是它的学习观中对知识建构过程的解释,其中C选项不符合。
        答案:ABD
    【例4】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    )三个维度。
         A.控制点    B.可变性    C.稳定性    D.可控性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了解韦纳的归因理论,掌握韦纳归因理论的关键,并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属掌握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题中B选项不符合。
        答案:ACD
    【例5】学生品德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考查目的:懂得学生品德的构成要素,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属于了解和熟悉层次,较容易题。
    解析:品德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
    答案:ABCD
    【例6】下列选项中属于说服教育的有(   )
    A.讲解                        B.谈话
    C. 讨论                       D.奖励
    考查目的:理解说服教育的基本含义及其表现方式。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奖励、惩罚不属于说服的范畴。
    答案:ABC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代替,认为是错误的用F来代替,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
    【例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不同解释上。 (    )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心理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地位及影响力,属理解层次,容易题。
    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家们进行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项研究内容,这些研究结果构成了学习过和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同解释上,因此本题是错的。
    答案:F
    【例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是儿童认知水平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  (    )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判断,了解考生们对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的掌握情况,属掌握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皮亚杰认为,11岁以后的儿童,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说明他们已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因此该题是正确的。
    答案:T
    【例3】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思维定势。   (    )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举例,了解考生们对影响问题解决因素的掌握情况,属应用层次,较难题。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题中所指的应该是功能固着,它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而思维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因此本题是错的。
         答案:F
    【例4】非言语线索是能够最小限度地打断课堂的不良行为的处理方式。(    )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分析,让考生明确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如何处理纪律问题,属了解层次,容易题。
    解析:教师使用非言语线索能消除许多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而且不必中断上课,这些非言语线索包括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等。因此该题是正确的。
    答案:T
    【例5】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 。(   )
    考查目的:理解道德和品德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主体的人在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做出某种社会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
    答案:T
    【例6】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就是依靠班主任组织班集体活动。(   )
    考查目的:懂得学校德育工作途径的多样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德育。属于理解层次,较容易题。
    解析:学校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各科教学,课外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及其活动,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组织班集体活动只是德育的途径之一。
    答案:F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代码,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尤古罗格卢和华尔伯格考察了大量的关于动机与成就关系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其中232项动机测量和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估计平均相关系数是+0.34)。该调查覆盖面为1~12年级的学生共63.7万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又反映了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请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复杂关系。(    )                   
    A.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B.动机具有削弱学习的作用
    C.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
    D.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完全成正比
    考查目的:本题通过案例分析,让考生理解并掌握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间的关系,属掌握层次,较难题。
    解析:动机与学习效果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理论上应该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但实际上过强的动机会影响到学生的能力表现,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本题的B、C选项不符合。
    答案:AD
     


    上一页:浙江教师网(www.zjjsw.com)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正式上线 下一页:2014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