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想象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不是记忆的重现,而是对( )的改造和重造。
A.知觉 B.语调 C.表象 D.以上都不是
2.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3.社会态度三要素包含( )。
A.需要、动机、认知 B.认知、情感、行为
C.需要、情感、行为 D.认知、动机、行为
4.人们常说“做教师的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句话提示教师要( )。
A.消除刻板印象 B.淡化教师角色
C.善于换位思考 D.拓宽知识视野
5.知觉的高级形式是( )。
A.注意 B.观察 C.想象 D.记忆
6.尊重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 )。
A.第二层次 B.第三层次 C.第四层次 D.第五层次
7.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那种品质(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8.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还能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作出应对,这需要( )注意。
A.选择性 B.持久性 C.稳定性 D.分配性
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这一阶段称为(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10.当同学聚会回忆起班主任时,虽然他不在眼前,但我们的头脑中会清晰的浮现出班主任的形象,这属于( )。
A.想象 B.表象 C.感觉 D.思维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答案】A。
3.【答案】B。解析: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
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教师也曾经是孩子提示教师要能够善于换位思考。
5.【答案】B。解析: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叫做“思维的知觉”。
6.【答案】C。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划分的五个层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7.【答案】C。解析:思维的灵活性又叫变通性,指的是在短时间内想出答案的类型越多越好,故选灵活性。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