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师招聘考试
嘉兴教师招聘考试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6)
2013-09-17 07:15:36 4054
  • 收藏
  • 管理
    接受能力,而在最近发展区以下则为重复施教。
      10. B[解析]杜威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
      11. D [解析]各个年龄段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这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2. D [解析]双向交往是指交往双方既发送信息,又接收信息,在交往过程中可以随时掌握反馈的沟通形式。
      13. D[解析]1877年卡普捷列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早2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但本题问的是西方第一本,l903年出版的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14. C [解析]“教”使“生而同声”的人“长而异俗”,这里的“教”即为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
      15. B [解析]这句话显然是在夸大遗传的作用,忽视后天的教育,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16. A [解析]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二、填空题
      17.缺失性需要成长性需要
      18.瞬时记忆(感觉性记忆)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19.桑代克
      20.正迁移 负迁移
      21.教材教学手段
      22.从众倾向
      23.集中 教育实际
      24.认知协调行动一致

      三、判断题
      25.× [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针对无意义材料的记忆保持时间所做的实验结论,不太适宜有意义知识的学习。
      26.√ [解析]略
      27.× [解析]将“知觉”改为“感觉”。
      28.√ [解析]略
      29.× [解析]将“冯特”改为“桑代克”。
      30.√ [解析]略

     

      四、名词解释
      31.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32.情绪是由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构成的反应或经验,情绪中既包含认知成分,也包含生理成分,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33.顺化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体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实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
      34.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35.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期望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身心发展等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五、简答题
      36.[答案要点]
      目的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37.[答案要点]
      创造性思维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的人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的人可能具有高创造性,也可能具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也就是说,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38.[答案要点]
      这一阶段儿童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是不合逻辑的。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知觉集中倾向。这是指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感觉认识事物,注意往往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顾此失彼,容易出现问题。
      (2)不可逆性。这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既从正面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
      (3)自我中心主义。这是指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

      六、论述题
      39.[答案要点]
      (1)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目的无论是对受教育者,还是对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功能。诸如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都必须按照教育目的去进行。如果教育工作偏离了教育目的,就达不到预定的教育结果。
      (2)选择功能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可供学生学习的知识经验繁多复杂,需要培养的技能技巧多种多样,需要发展的智力能力方方面面。有了教育目的,就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了基本范围,保证了教育能够科学地对人类丰富的文化作出有价值的取舍。同时,教育目的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
      (3)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它不仅激励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学习目的,也激励受教育者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只有当受教育者意识到教育目的对自身未来成长的必要或意义时,才能把它作为努力方向,不断地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和提高自己。
      (4)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又为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依据。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评价体系之中,才能切实发挥其导向和调控功能。
      40.[答案要点]
      人类心理发展不能在社会环境以外进行,同样,儿童心理发展离开了教育也就无法实现。在社会和教育制约下,人类或儿童的心理活动首先是属于外部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以后就内化为人类或儿童自身的活动。并且,随着外部和内部活动相互关系的发展,就形成了人类所特有的那些不同于动物的高级的心理机能。
      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指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别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思想在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强调心理的起源受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以及儿童心理的发展对教学的依赖关系等,至今对我们研究儿童心理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七、案例分析题
      41.[答案要点]
      (1)课堂教学活动是由几个环节或板块构成的,而板块或环节是由一个个小的细节构成
      的。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


    上一页: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6) 下一页: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5)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