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试题汇总(八)
第八套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三、公共知识(10分)
四、学科专业知识(40分)
43.身份证号码有15位或18位数字,在Excel2003中,整数型数据只能输入12位有效数字,超过12位将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直接输入身份证号码将造成信息的丢失。请说出处理这一问题的两种方法及适用情况。(4分)
参考答案:
方法1:在输入的的身份证号码前输入半角的单引号,适用于输入数据量不多时;
方法2:首先设置要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格式为“文本”,再输入身份证号码。
45.信息技术课程对学习目标和掌握要求的描述可以归纳为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以下是知识性目标的三个水平要求和行为动词,请将下表中各水平的要求与相应的行为动词连上线。(4分)
各水平的要求 行为动词
A.了解水平 ①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理解、调查
B.理解水平 ②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确定、判断
C.迁移应用水平 ③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
标题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A ①
B ②
C ③
46.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先做后学”往往比“先学后做”学习方式的效果要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其原因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需求是激发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先做后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而先学后做一般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往往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47.综合题:(20分)
课题:公式的使用(选自初中第四册Excel部分)
内容:Excel计算公式的使用
某教师撰写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对地址及绝对地址的含义。
(2)掌握公式的组成部分。
(3)掌握公式的组成及其输入。
(4)掌握公式计算及SUM函数。
(5)掌握相对地址及绝对地址的引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协作精神
要求:1、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要求,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评价,行为动词使用恰当。(6分)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4分)
3、简述本节课你选择的教学方法,并简单陈述理由。(5分)
4、结合本节课所提供的内容,说出几种常用的教材处理方法。(5分)
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公式进行表格单元的计算,使学生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地址,了解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作用;
(2)知道公式的组成及输入方法,学会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促进学生养成相互交流、协作的习惯。
2、教学重点:公式的组成、单元格地址的引用
教学难点: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使用
3、使用小组协作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方法中的若干种,不宜过多。理由略。
4、教材处理:补充增加、合并或分解、调整顺序、弱化和删除等等。如本节课可增加运算符的简单知识,将SUM函数调整到后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