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师招聘考试
嘉兴教师招聘考试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试题
2014-09-29 14:15:32 2742
  • 收藏
  • 管理
      5.简要回答学校的法定义务。
        答:(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6.简要回答教师的法定权利。
        答: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四、案例分析(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⑴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⑵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⑶违法主体是谁?⑷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
        (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
        (4)《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
        ⑴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⑵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6岁双胞胎姐妹两年10进派出所 谈起盗窃还自豪
    一方面,两人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心智尚未成熟,偷窃带来满足感,使得一犯再犯。另一方面,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行为养成期,但两人自幼家庭动荡,父母分居,自幼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长期混迹,虽然培养了逆境生存能力,但道德感、荣辱感都丧失了;久而久之,性格缺陷被放大,形成一定人格障碍。出现问题后又单纯靠打骂,只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徐雪娜说,屡教不改送劳教,不失为一个好的教育办法。
    她说,失去人身自由也许会让这样的青少年产生触动,“但关键在于劳教后家庭教育要跟上”。她说,“并不乏单亲或者分居家庭的成功教育案例,该案例中,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和把握,是最重要的力量;其次,也可以辅以心理咨询师的开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监护人、民警或心理咨询师一次谈话就能完成”

    上一页: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试题 下一页: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试题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