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师招聘考试
嘉兴教师招聘考试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检测试题
2013-08-01 16:05:11 1429
  • 收藏
  • 管理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书写题(6分)
    1、用正楷写出《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两大教学理念。
     
    2、用行书写出《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另外两大教学理念。。
     
    二、填空题(14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      ,是          的重要组
    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的特点。
    2、山外青山楼外楼,          暖风熏得游人醉,
               。这首诗的作者是     。
    3、        ,死亦为鬼雄。       ,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女词人       。
    4、《将相和》讲了     、       、      三个小故事,“将”和“相”分别指                      。
    5、《草船借箭》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小说       。
    三、选择题(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隧(sui)道    筛(shai)选     金簪(zan)
    b、咨(zi)询     踉(liang)跄     吊唁(yan)
    c、蟾蜍(chu)    铆(mao)钉     藐(mao)视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盛气凌人  一饮而劲  饱经风霜
    b、汗流浃背  令人心悸  搬门弄斧
    c、野性难驯  应接不暇  昂首阔步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人知道,不出名。(默默无闻)
    b、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痛哭起来。(失声痛哭)
    c、指高得没法攀登,形容难以达到。(目之所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b、坚持多读多写,作文水平就会不断进步。
    c、烛光在大风中不停地摇晃。
    5、下列课文的篇名和作者对应的一项是(    )
    a、《林海》——老舍 《凡卡》——契诃夫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建人
    b、《鸟的天堂》——巴金《只捡儿童多处行》——冰心《小英雄雨来》 ——管桦
    四、简答题(4分)
    1、第三学段(5—6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实施哪些策略?请以某一个年级的一则实例展开论述。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得高分,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什么问题?你认为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六、阅读题(21分)
    说“问”
    ①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下苦功夫,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也要讲究方法,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子把学和问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性。王充也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在学习中,我们应当边学边问,多想多问。‖
    ②那么,问有什么好处呢?
    ③ 首先,问能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既然有了惑,那就要解,这就要问师长、问学友,问清楚了,知其所以然,惑就迎刃而解了。若不问,惑终不解矣。“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就是“问题大王”,一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问。正是由于好问,他对许多人视而不见的各种各样奇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加以研讨,开创了电业的先河。所以,常问可以使自己增长聪明才智。
    ④其次,问能知新。弗•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问有所得,就能获得新知。司马迁为搜集“大禹治水”这一传说的来龙去脉,积累了大量史书所没有记载的材料。据此,他进行了勘误、增补,使这一传说十分翔实地记载下来。如果司马迁不躬身下问,他就难以面壁修史。我们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比如遇到一道数学难题,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去问问同学,问明了思路,于是就可以举一反三,以后遇到同类的问题就会感到得心应手。
    ⑤“问” 是很重要的。但怎样才能“问”得好呢?扬州八怪之一郑板说过:“学问二字,须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国。”他告诉我们: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我们常常犯这样的毛病:问是问了,但浅尝辄止,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韧劲。问的时候又往往不善思考,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这样问的效果当然不好。不以思索,一味地向别人请教,表面似乎懂得不少,但属于自己的,真正被吸收的却寥寥无几,况且从他人那里搬来的知识不经消化是最容易被忘记的。所以要先思后问,问后熟思。
    ⑥ 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要“问”得好,首先要谦虚,要尊重别人,要看时间、场合,尽量不要影响别人的休息和工作,态度要诚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去问他的身份、职务、地位。孔子是个圣人,但他入太庙还“每事问”,问主持祭祀的人;还向老聃问礼,向苌弘求教音乐知识,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终于使他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⑦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世界知识总是每隔七至十年要翻一番,而最新的科学技术有的只要五年至十年就要更新了,因此,更需要让自己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这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多问”。‖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以下问题的理解。(2分)
    (1)“问”有什么好处?
                                       
                                        
    (2)怎样才能“问”得好?
                                       
                                        
    2、“问的时候又往往不善思考,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这样问的效果当然不好。”对这句话中“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你是怎么理解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3分)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王充)
                                       
                                       
    4、文章可分三段,已在文中标出,请简要概括每段大意。(6分)
                                       
                                       
                                       
    5、写出两句有关多问善问的名人名言(文中的除外)。(4分)
    (1)                                   
    (2)                                   
    6、运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语句通顺、语意连贯的话,字数不超过100字。(3 分)
    举一反三  得心应手  疑窦释然  知识爆炸  浅尝辄止  来龙去脉
                                       
                                       
                                       
    七、作文题(25分)
    题目:“问”的故事
    提示:读了《说“问”》这篇文章,你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教学生活中的一些“问”的故事吧!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出乎意料,有的令人回味……请选择一件事写下来。
    要求:写一篇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的记叙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上一页: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笔试测试 下一页:没有了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