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师招聘考试
嘉兴教师招聘考试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2014教师招聘考试历史专业热点要点汇总(八)
2013-09-04 14:22:27 4383
  • 收藏
  • 管理
    种观点认为:一个政权的性质,取决于它由哪一集团掌握和它所实行的政策。临时政府中,革命党人占主要地位,政权基本上掌握在他们手中,临时政府的宣言、法令、措施和《临时约法》都有鲜明的资产阶级阶级性,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革命派与立宪派联合,立宪思想占优势说。就临时政府的领导者和参加工作的人员来说,它是一个资产阶级占主体的政权,但占优势地位的思想却是资产阶级立宪派思想。

          拓展3: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区别及联系

          区别:①前者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后者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前者的目的是冲破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无理行径和封建军阀的卖国行为。③前者提倡民主和科学,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后者则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在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时,注重反对帝国主义。④前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但它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给中国人民指明出路;后者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成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联系: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①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在批判封建腐朽思想的同时,又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②一大批先进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③一大批知识分子走上了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同工农运动相结合的优点。

          拓展4: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第一次机遇:①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②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第二次机遇:①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②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第三次机遇: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②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

          拓展5: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框架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高考链接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近代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本部分内容是近代史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民主革命是新课标政治模块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是社会热点内容,都是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专题应把握的主要线索为: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近代政党、政权的建立与演变;近代民主制度和法制建设的演变等。

          本专题复习中应关注的重点为;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国民大革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内容。

          释疑解惑

          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含义及其评价

          民族主义的含义,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政府;二是独立,即建立“民族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提出是民族矛盾的反映,它在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爱国者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是,它把反清与反帝相混淆,既不明确反帝,又容易产生排满情绪。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愿望。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它与民族主义紧密联系,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地主阶级,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因此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民生主义想用平均地权的办法,改良社会经济,表明孙中山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他对革命思想的重要贡献。但他并不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当然更谈不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因而也就无法把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2.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经历了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由大革命失败后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面对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先进的共产党人奋起抗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确立,表明党实现了工作重心从城市


    上一页:2014教师招聘考试历史专业热点要点汇总(八) 下一页:2014教师招聘考试历史专业热点要点汇总(八)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