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对维新运动: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重用维新派实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反对变法,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镇压维新志士,废除了新法法令。
③对帝国主义;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打击下,清政府彻底对外屈服,接受了《辛丑条约》,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
跟踪思考
19世纪末,清朝统治出现了怎样的危机?清政府是怎样应付这些危机的?
4.20世纪初期,清朝实行“新政”和政权覆亡
(1)清末“新政”
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2)“预备立宪”
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裁撤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预备立宪”实际上是一个骗局,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关键提示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并渐趋高涨的形势下,清政府为应付局势所采取的变革。这些变革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有一定的进步作用。要注意把“立宪派”的活动与清政府的“骗局”区分开来。
(3)清朝统治瓦解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4)清朝统治的结束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列强要求清政府起用袁世凯。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新内阁。袁世凯掌握了清朝的全部大权,清朝实际上已徒具虚名。
南北议和后,袁世凯加紧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
跟踪思考
晚清时期,清朝统治出现过哪几次严重危机?每次危机的表现和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二、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逐步变化
1.第一次**战争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第一次**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中国独立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第一次**战争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2.第二次**战争和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第二次**战争中,英法等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后西方侵略者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空前掠夺。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内地。第二次**战争加速了西方侵略者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勾结。1862年1月,清政府正式确立了“借师助剿”的反动政策,标志着清政府开始以洋人为靠山,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和利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3.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mdash